传承文明,弘扬文化——科创夏令营传统文化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而科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彼此交融的,科学技术为创造和发展文化提供物质基础,文化也将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基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与目标,交筑未来在本次科创夏令营中开设了传统文化课程,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传统文化世界。
在唐诗宋词中寻找二十四节气的印记
从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宣传片引入,讲师王晨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由来、意义和特点,让同学们了解节气是如何划分和命名的,以及它们对农业生产和民俗活动的深刻影响。
在唐诗宋词中,不少诗人把二十四节气作为创作的素材,用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留下了无数佳作,它们不仅反映了诗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展现了他们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思考和情感。按照二十四节气顺序,王老师和学生共同对具有代表性和趣味性的诗词进行了诵读与赏析,感受诗人们对四时变化的描绘和赞美,以及他们在不同节气中所表达的情思和境界。
同时,结合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素材,课堂的生动性和互动性不断增强,让同学们得以更加直观地感受二十四节气的美丽和魅力。
传授知识之余,王晨老师还设置了“读诗词猜节气”小游戏环节,不仅能够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也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有效方法。
通过“在唐诗宋词中寻找二十四节气印记”这一课程,孩子们得以在诗词之美中认识二十四节气对于中国人民的重要意义,学习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丰富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感受到了我国人民的智慧结晶与诗性传承。
汉字与中国传统文化
讲师黄诗涵向同学们介绍了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展示不同时期的汉字书体和载体,随后对汉字所承载传统文化内涵进行了解读,如政治、思想、美学等,举例说明汉字是如何反映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并探讨汉字面临的现代挑战和发展方向,如网络语言文字、汉字数字化、规范化等一系列前沿问题。
课堂注重运用多媒体展示、互动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创造性,同时在课后收集学生反馈以掌握同学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让课程真正做到了系统规划、素养导向、全科覆盖,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美感和文化魅力,培养对汉字的兴趣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让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不仅是中华民族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传统文化课程设计以明确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为指向,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从而助力于我国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协调发展,为社会科普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下一篇推送预告:红色主题
文案丨王晨
排版丨李苏荟
审核丨刘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