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VR介绍
VR是由计算机和电子技术创造的新世界,其由计算机生成的实时动态的三维立体逼真图像。VR技术也是当今世界最受关注的前沿科技之一,并被认为是继电脑和手机之后的下一个通用计算平台。在此背景下,交筑未来实践队的两位科普讲师在VR这一领域为龙南市思源实验学校的400名学生开展精彩的科普讲解。
在课程设计初期,为了提升科普讲师的能力,保证课程的质量,交筑未来实践队前往中国VR产业高地——江西南昌进行了相关科普培训。(点击跳转到相应推送)
本次科普课程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内容是VR的概念及区分、VR发展历程以及VR的分类,第二课时内容是VR关键技术以及VR技术应用。
刘雨晴讲师首先以用户真实的VR体验引入课程,向学生们普及VR的概念,并以贴近生活的实例将VR与AR、XR、MR、元宇宙等概念进行区分。
其次,她结合生动有趣的图片,以故事的形式为同学们介绍了VR的发展历程。最后,她选取了VR的多种分类方式进行科普,并选取最为常见的分类方式进行着重讲解。
黄海讲师以个人在北航江西研究院航空航天科普基地的培训以及实际体验为引,他用有趣的语言将枯燥深奥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并深入浅出讲解VR的 ...
初识VR
初识VR 科普小知识 | 第五期
VR概念VR是一种由计算机和电子技术创造的新世界,是实时动态的三维立体逼真图像。让用户根据自身的感觉和使用人的自然技能对虚拟世界中的物体进行考察和操作,参与其中的事件,并同时提供视、听、触觉等直观而又真实的实时感知。VR分类桌面虚拟现实系统、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增强虚拟现实系统、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VR特征多感知性:指除一般计算机所具有的视觉感知外,还有听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感知,甚至还包括味觉、嗅觉、感知等。理想的虚拟现实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功能。存在感:指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理想的模拟环境应该达到使用户难辨真假的程度。交互性:指用户对模拟环境内物体的可操作程度和从环境得到反馈的自然程度。自主性:指虚拟环境中的物体依据现实世界物理运动定律动作的程度。
VR的技术与应用
VR的技术与应用 科普小知识 | 第六期
VR关键技术动态环境建模技术、实时三维图形生成技术、立体显示和传感器技术、应用系统开发与系统集成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碰撞检测技术VR的应用VR涉及学科众多,应用领域广泛,系统种类繁杂,曾有学者对全世界范围内已经进行的805项VR研究项目作了统计,结果表明:VR在娱乐、教育及艺术方面的应用占据主流,达21.4%,其次是军事与航空达12.7%,医学方面达6.13%,机器人方面占6.21%,商业方面占4.96%,另外在可视化计算、制造业等方面也有相当的比重。VR的局限VR设备受显示器的硬件技术发展、交互设备、计算单元等方面制约。部分用户的VR设备使用感不好,长时间VR设备会产生眩晕、呕吐等不适之感。
传承文明,弘扬文化——科创夏令营传统文化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而科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彼此交融的,科学技术为创造和发展文化提供物质基础,文化也将为科学技术的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基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与目标,交筑未来在本次科创夏令营中开设了传统文化课程,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传统文化世界。
在唐诗宋词中寻找二十四节气的印记从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宣传片引入,讲师王晨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由来、意义和特点,让同学们了解节气是如何划分和命名的,以及它们对农业生产和民俗活动的深刻影响。
在唐诗宋词中,不少诗人把二十四节气作为创作的素材,用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留下了无数佳作,它们不仅反映了诗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感悟,展现了他们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思考和情感。按照二十四节气顺序,王老师和学生共同对具有代表性和趣味性的诗词进行了诵读与赏析,感受诗人们对四时变化的描绘和赞美,以及他们在不同节气中所表达的情思和境界。
同时,结合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素材,课堂的生动性和互动性不断增强,让同学们得以更加直观地感受二十四节气的美 ...
心怀寰宇,逐梦苍穹
航空航天科学是一门非常神奇有趣的科学,它涉及到飞行器、卫星、火箭等多个领域,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不仅如此,航空航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推动人类科技发展的同时,更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在航空航天课程中,我们将一起探索航空航天历史,学习多种多样的飞行器,了解宇航员的太空生活,描绘航空航天的未来……
经过两天的学习,同学们逐渐开始对航空航天产生兴趣,我们也期待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同学们能形成自己的感悟和思考,一同探寻航空航天的奥妙!
下面让我们看看,航空航天课程具体有哪些精彩的内容吧!
心怀寰宇,逐梦苍穹课程内容刘斌同学授课的题目是 《心怀寰宇,逐梦苍穹》 ,他带着小朋友们在”太空“畅游,航天知识科普的逐梦之旅也从此开始。老师以我们身边的航天动画为引,带着大家了解中国航天的发射任务。
精彩课堂
首先,老师介绍了神舟系列载人飞船,重点回顾了神舟五号的发射历程。
第二部分介绍了中国天宫空间站,同时带着小朋友们一起走进空间站从衣食住行了解宇航员的太空生活。
最后,老师介绍了嫦娥系列探月火箭,重点讲述月球背面的探险家——嫦娥四号,老师带领小朋友走进北斗卫星,将其与现实 ...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 科普小知识 | 第七期
古人在测量日影的基础上,将太阳黄道 (太阳在假想天球上的运动轨道)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确定为一个节气,使每个节气在黄道上都有了一个准确的对照角度,由此完全掌握了节气与太阳运行之间的关系。二十四节气作为时间认知体系,并非为记录而记录,而是源于中国民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与自然节律、农耕生活紧密相连。它将天文、物候、农事、民俗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蕴含着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国民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的智慧总结与诗性传承。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俗语“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夏至种豆,重阳种麦”“小麦点在寒露口,点一碗,收三斗”“寒露收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汉字的发展与演变
汉字的发展与演变 科普小知识 | 第八期
世界上,只有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甲骨文形成于殷商时期,因契刻在龟甲、兽骨上而得名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其最大特征是象形性。金文是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一种文字。金文是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一种文字。因为往往现身于礼器的鼎和乐器的钟,所以又称钟鼎文。小篆产生于秦朝。秦始皇对文字加以整理和简化,在大篆的基础上规定了一种标准的字体,这就是小篆。但小篆对书写要求极高,书写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办公需求,于是官吏便发明了隶书。隶书是以点、横、掠、波磷等点画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而使之便于书写的一种字体。楷书产生于汉末,魏晋以后流行,直至现在,是标准的汉字字形。楷书是正体书法的意思,意为端端正正、可为楷模的书体,也叫真书、正书。后世在楷书的基础上又演化出更具书法特色的行书和草书。
客家文化介绍
客家文化 科普小知识 | 第九期
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是客家人聚集地长期形成的独特风格的文化。客家客家这一称谓源于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给客制度及唐宋时期的客户制度。移民入籍者皆编入客籍,而客籍人遂称为客家人。客家迁徙客家人在历史上曾经历五次迁徙运动,其中第一期是孕育期第二、三期是形成期,第四、五期是向海内外播散期。客家人聚集地据统计,约 5000 万人分布在中国的广东、江西、福建等 19个省的 180多个市县,仅广东省本地客家人数已达 2500 万左右;约 1500万人分布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80 多个国家和地区。世客会2023年11月,世界客属第32届恳亲大会将在赣州龙南举行这是客家人全球性的盛事,也是对客家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一次重要推动。
客家围屋
客家围屋 科普小知识 | 第十期
背景从西晋末年到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客家人经历了上千年的迁徙历程。在漫长的迁徙过程中,他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客家建筑在中国古代民居当中独树一帜,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并称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分类客家建筑按照外形分为方形、圆形和半圆形。在江西,客家民居大多是方形的,而福建的客家民居以圆形的最为突出,广东一带的客家民居大部分是半圆形的围龙屋。功能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客家人聚族而居,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根据当地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的特点建造围屋,主体结构多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上百户本族人同住在一个空间当中,共用一个天井,形成一个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小社会群体。著名围屋鹤湖新居、大万世居、满堂围、东升围、苏家围、关西新围等。
远行为客 归来是家——科创夏令营客家文化篇
远行为客 归来是家——科创夏令营客家文化篇赣南是客家先民南迁第一站,赣州人口将近900万,客家人占总人口的95%以上,有客家摇篮之称。而赣州境内仍有600余幢保存完好的客家围屋,也有许多客家古村落和一个客家文化城,所以也被称为“东方的古罗马”。近日,交筑未来实践队的黄海讲师为龙南市思源实验学校的学生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客家文化。
在课程设计初期,为了提升科普讲师的能力,保证课程的质量,交筑未来实践队前往龙南市关西围参观学习。在景区中,队员们了解围屋历史,聆听围屋故事,探索围屋奥秘,不禁感叹客家人的聪明才智。在这里,凝聚了客家文化精髓的关西新围,历经百年风雨沧桑,依旧傲立原野,始终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客家文化是什么黄海讲师先向学生们简单介绍了客家文化的基本概念——客家文化是指客家人共同创造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是客家人聚集地长期形成的独特风格的文化。黄老师从客家文化的基本概念中总结出了两个关键词——客家人和客家人聚集地,接下来再详细向学生们介绍一些有名的客家人以及客家人的迁徙过程,让学生们从客家的起源和发展中深入理解客家文化,并鼓励学生们在课后去询问家长:自己是否也是一名“客家人”。 ...